此網頁設立的目的乃在於為弟兄姊妹設立一個可以互相分享及交換閱讀心得的平台。歡迎將讀後所得的,轉化成文字,與弟兄姊妹分享交流,分享的稿件可以電郵到以下 email: beth77k@ccctw.org.hk 交給圖書部。
書籍資料
|
閱讀分享:親愛的弟兄姊妹:閱讀改變《我》生命的 令我改變的是宋尚節博士的《失而復得的日記》 在讀神學期間,有多少個晚上都期待著這一刻,能夠與這位屬靈偉人同行。每天按著宋博士激勵的話而『行』,其中一句改變我生命的說話:『我把所得的......拋在海中,我立志,死也要在中國傳道,只要我的同胞得救,就是死,我也甘心。』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能否效法宋尚節先生,一生站穩真理,並努力『行』出大使命。 宋博士在傳道初期,寫了一張天國支票,向神求十萬靈魂。今天挑戰大家!在新的一年之始一同立志!你願意在支票上寫上多少失喪的靈魂及簽署!齊來『行動』,失喪的靈魂正等著你! 何銘恩先生共勉之 |
書籍資料
|
閱讀分享:內容與作者性格:
著作目的:
禱告生活的反思:例如第一課的主題是「上帝都知道,還要我禱告?」作者的回應是「因為知道、所以禱告」,才是最美的事。這個回應實在太妙了,吸引我追看這本書。 「如果神都不知道,要靠你禱告,那禱告就成了報告。禱告完還是不放心,只好再禱告一次,確定上面收到了。接著再禱告無數次,追蹤祂執行的成效。請問這個信仰不是虐待是甚麼?禱告之美,惟自己能體會。」
敬拜生活的反思:例如第十三課<將最好的獻給主>,這是基督徒努力學習的態度。當信徒願意把最好的獻給神,但我們有否想過「上帝接不接受?」這麼有愛心的上帝,怎麼可能拒絕祂的信徒獻上最好的禮物呢?所以很多信徒都沒有想過一個實際的問題:「我有送禮的自由,別人也有拒收的權利。」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尊重上帝,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准上帝婉拒自己的付出」,才是奉獻的應有態度啊! 另一例子是東方博士將<黃金、乳香、沒藥>這三樣珍貴東西獻給耶穌。問題是,這三樣東西,本來是我們該獻給基督的,但是事實上,反倒是基督給了我們,亦是一大諷刺!作者的回應是「說來好笑,我們還能拿甚麼來換上帝的愛呢?」 上述這些反問,都是從來沒有思想過的,此書卻能帶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去反省奉獻者應有的態度。
傳福音的反思:
從聖經中「非死不可」的門徒看如何跟從主:其中一課<猶大的人生>,「明明帶著理想跟隨耶穌,最後總結自己的人生卻是一場笑話。」「理想卻不浪漫,性格偏向實際的猶大其實是很好的幕僚人才。他可以管錢,因為他細心、注意小節、思想周到。他帶著崇高的理想跟隨耶穌,或許也帶著愛國的政治情操,想要實際為社會做事。」即使具備好的恩賜,卻勝不過自己,構成失敗的人生。 最後一課講述<真哪達香膏>。「那瓶價值三十兩的香膏不是猶大的嘛?但不知甚麼時候,他已經越過界限,潛意識把那瓶香膏視為自己了,所以他無法認同香膏主人的使用權,而認為<應該賙濟窮人>。那時候,猶大已經在心裡<偷了這瓶香膏>。」所以,要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切勿以冠冕堂皇的說話作為犯罪的藉口。 總之,閱讀此書能引領我們進入全新的思維,從多方面角度思考我們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及屬靈原則,亦對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不同角度的反省啊! 王君偉執事分享 |
書籍資料
|
水野源三生平介紹:水野源三(Mizuno Genzo 1937-1984)是一位重度殘障者,不但雙手雙腳不能動彈,連口也不能言語;全身唯一能動的只是『眼皮』,但是他卻能藉著『眨眼』,寫了四本詩集(總共一千多頁),真是太奇妙了,今天特別要述說他的故事。1937.1.2.水野源三生於日本長野縣埴科郡的阪城町,是水野寬夫妻的次男。當他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1946年夏),全校集體感染赤痢,源三病得嚴重,因發高燒而變成腦性小兒麻痺,群醫無策,終成重度殘障者,經過三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拼出的一句話,竟是:「我想死」,以後再沒有再說任何一詞。不但他一人受苦,全家大小也都籠罩在黑暗裡面,沒有絲毫歡樂,直到1951年(病後五年),有一位在阪城町傳道的宮尾隆邦牧師來家探訪,把平安的福音傳給他們,就像明光投入黑暗裡,源三緊抓這從天來的救生圈,因此得蒙拯救。因著他生命的改變,帶給全家大小平安與喜樂。他熱愛聖經上帝的話,天天聆聽福音廣播節目,在次年即受洗歸主。有一位日本名牧高橋三郎把主日講台的錄音帶寄給他聽,前後達二十年。以後父母也相繼受洗成為基督徒。父親乃因約翰第九章的話得到安慰:「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 偶而一次機會,母親帶他去阪城療養所,醫生問源三:「你若聽懂我所說的話,請你眨一下眼……」他立刻眨一下眼,母親在旁看到這奇妙的反應,極其興奮,回家即寫一張日文五十音表,貼在牆壁上,讓他以眨眼拼字。日本五十音表有直五橫十,直的五音是:a, i, u, e, o, 橫的十音是:a, ka, sa, ta, na, ha, ma, ya, la, wa, 5 ×10 = 50。舉例:如果要寫:『光』(hi ka li),就在橫六(ha)直二(i)找到hi;同樣,橫二直一是ka,橫九直二是li。另舉一例:『明』(a ka li)的拼法是:橫一直一、橫二直一、橫九直二。指到他想要的那一字,他就眨一下眼,如此一字一字的揀,雖然須要大費周章,但是以後母子默契良好,速度也增快。他用眨眼寫詩,必須在腦中先結構、起稿,須有特強的記憶力,其實『眨眼成章』乃是上帝的恩賜。他寫了四冊詩集,第一集《我的恩惠夠你用》1975年出版、第二集《將我生命交托主》1978年出版、第三集《有此今日全是主恩》1981年出版、第四集《向著天國邁進》1984年出版。第一集出版後母親離世,以後的三集均由弟媳秋子視眨執筆。 他一生只活在僅三坪(六疊)大的斗室裡,卻能海闊天空的論及宇宙萬物,有山、有水、有花、有蝶、有虫、有鳥、有朝、有霞、有日、有星、有雨、有雪……對於每一位他所認識的人:父母、兄弟、牧師、恩人……各有不同描繪與感恩。哥哥、弟弟常抱他沐浴,他們都不覺得是累贅,有人到阪城訪問,探問鄉里的人水野源三的家在何處?他們回答後,總會加上一句:「源三可是我鄉之寶耶!」母親稱讚他:「在人世間沒有比源三受苦更大的,但這三十年,從無不平的表情,總以微笑迎接人,雖是我自己的兒子,但是我仍從心底配服他,我想必是因著信仰使然。」1948.2.6.在下雪之晨,他平靜的安息在主懷中,經歷三十八個鬥病的年頭,享年四十七歲。牧師、親人、鄰居……前來送他,都說他像天使的臉發光。 文章節錄自:中台神學院 2003年10月院訊 --【眨眼詩人---水野源三】劉瑞賢院長撰文 |
水野源三詩集節錄及翻譯 |
「苦しまなかったら」もしも私が苦しまなかったら |
「如果沒有痛苦」如果我沒有痛苦 |
|
「悲しみよ」悲しみよ悲しみよ 本当にありがとう |
「悲傷呀」悲傷呀悲傷呀, 真的謝謝你 |
|
「生きる」神さまの大きな御手の中で |
在神大能的手中 |
|
「はっきりと分かりました」焚火の温かさは 焚火に手をかざした |
「清楚地明白了」火焰的溫度 當你將火放於手中
|
|
「御言葉」神様、今日も御言葉を下さい |
「話語」神呀, 今天也請給我話語 |
|
「黙ろうよ」朝霧に包まれて草も木も黙っている |
「沉默吧」朝霧裏的草和樹也都沉默著 |
「今年も毎朝」今年も毎朝 |
「今年也一如以往的毎早晨」今年也一如以往的毎早晨 |
「ありがとう」物が言えない私は |
「謝謝」對於不能說話的我而言 |
|
「それなのに」誰も誰も美しい花を愛し親しみ楽しむ |
「儘管如此」不論誰也愛親近享受美麗的花 |
|
「御心のままに」この道行きたいと願っても |
「隨心」即使希望行這條路 |
|
「今日一日も」新聞のにおいに朝を感じ |
「今日一整天都 ...」從新聞報告的聲音感受早晨 |
|
「どうしてそんなにも」父なる神様に生かされているのに |
「為甚麼這樣」雖然因為父 神的關係活過來了 |
|
「心はふしぎな所」心はふしぎな所 |
「人心是不思議的地方」人心是不思議的地方 |
|
「救いの御子の降誕を」一度も高らかに |
「救世主的降生」一次也沒有高聲地 一次也沒有寫過聖誕咭 但是……
|
|
「主のいつくしみが」
|
「主的憐愛」
|
書籍資料
|
閱讀分享:猶記得在教會去年的夏令會中,在營會內大家一同閱讀一本名為《三王演義 ─ 給心靈受創的基督徒》的書。書中內容以聖經舊約中的屬靈偉人的生平,再加以作者小說化的創作,嘗試以故事的形式,帶作者進入大衞的生平當中,從而刺激讀者的思考。在書中,作者特別抽出大衞生平中面對逆境及不公平的部份,並強調大衞對神的倚靠及怎樣順服上帝的帶領以得到上帝的保守及祝福,從而成為我們現今在面對逆境時的借鏡。 而大約在一年後,我發現了另一本與《三王演義》十分相似的書,不論在內容上,文章的寫作手法上以及作者所想要表達的,這本書的書名名為《不要弄污大佬的西裝》,由陳競存所著。單看書名,實在很難令讀者聯想到這本書是講述舊約中的屬靈偉人 ─ 大衞的生平事跡,並且透過分析大衞的處事手法及動機,讓讀者對大衞有更深入的認識。作者之所以以此為書名,是因為在於大部份人眼中,大衞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屬靈偉人,而且多數只看他生平中的正面部份 ─ 對神的倚靠及順服等,但是他在人生中的犯罪、軟弱,我們卻將這些放在一旁,也甚少思考大衞的負面生平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書的封底,作者這樣寫道:「在古代,國王身上披著王袍;在現代大佬身上會穿著西裝。大佬的西裝就像國王的王袍,不容別人弄污,但事實上很容易藏污納垢。」我估計作者以此作為書名,一方面是想突顯大衞作為領導者的身份,而另一方面,作者亦想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讀聖經觀念,縱然在聖經中記載是屬靈偉人,但我們亦不能忽視這些屬靈偉人亦只不過是人,也是會有軟弱的時候的。也是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作者對大衞的評價是「負面」多於「正面」的。 在書中,作者以風趣幽默的說書人腔調,加入現代的諺語,以故事形式介紹大衞一生中的各個片段,但是又會在每個片段的開場白中,指出大衞當時所面對的處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處境有何共通及相似的地方。除此以外,作者亦會在每一篇的最後,指出他所說的那個片段是出自聖經中的那一章節,甚至有時作者會嘗試解釋聖經中那個場境令人不明所以及難以理解的部份。在這裡,我會嘗試將此兩書從內容上及作者的表達手法上作簡略的比較,希望藉此可讓大家加深對此兩書的認識。 內容上《三王演義》的作者並非將整個大衞生平作完整交待,而只是抽取了大衞生平中比較重要的部份,包括:大衞被揀選受膏立、被掃羅王追殺以及在晚年時期兒子押沙龍的叛變。作者以聖經的內容記載作為骨幹,虛擬構思了當時人物的場境、對話及當時人物的心理狀態。正於這本書的副題所示「給心靈受創的基督徒」,這三個場境正正就是大衞的人生中面對逆境及不公平的時候,而內容的焦點亦在於為讀者帶出在逆境時所應採取的態度及處理方法的反思。 而《不要弄污大佬的西裝》一書中,作者的用意是讓讀者對大衞這個聖經人物有全面的認識,因此,作者對大衞的生平幾乎是完全不作篩選的。而且在這裡,作者並不像大部份的釋經書般,只選擇大衞生平中的「正面」事件作評價,反而在此書中,作者的重心主要是放在推敲大衞處事手法背後的動機何在,分析他作為領袖的管理智慧,與此同時亦評價了他作為父親的失職及他人性上的陰暗面。 表達手法在表達手法上,《三王演義》的作者只是以舊約聖經的內容作為故事的骨幹,以小說的方式將大衞的生平「形象化」,讓讀者以第三身旁觀者的角度代入到大衞當時所身處的環境中,刺激讀者的思路,讓讀者切身代入到大衞當時所處的困境中,「假如我是大衞,面對同樣的處境,我會怎樣」?顯然作者是希望使用這種方法引起讀者的共鳴,而這種「引起共鳴」的方法可以帶給讀者廣濶的聯想空間,但也可以說是隱晦的,因為在這書中,作者只提供了「小說化」的場境,可是並沒有再進一步的思考路向,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大前提是讀者先要意會到書中所描述的場景並加以代入,而且假如讀者在閱讀這本書前,對於舊約聖經中描述大衞生平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或初步概念,這本書會讓讀者看得一頭霧水,不能明白筆者到底打算表達甚麼。 而《不要弄污大佬的西裝》一書中,作者是以現代「說書人」的腔調,將聖經中所記述的大衞生平「廣東話通俗化」,所以在書中會看到諸如「收陀地」等的廣東話通俗用語,而這本書的文章結構也有點兒像是明清時期的「章回小說」 (如不知道何謂「章回小說」可參閱一下《三國演義》或《水滸傳》等的原文,那是章回小說的典型寫作方式),每一篇篇章都會先有一個開場白,道出那個故事的場境跟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前的,有何共通或相似的地方,甚至那個場境對於我們來說有何啟發,有何值得深思的地方,反而在每一篇文章中,描述大衞生平場境的篇章並不會太詳細,而是將焦點放在分析大衞在處理每一件事中所使用的手法及其背後的動機何在,而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後,會附上該篇文章所提及的場境是出自聖經的那一章。作者曾於書末的《緣起 & 後記》中提及,是希望以此書作為讀者「研讀《聖經》前的頭盤,期望大家吃過頭盤,能對神的話語胃口大增」,我認為筆者這個目的是達到的,尤其是這書在市場的定位上是以青少年為主,對於從未接觸於《聖經》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大多認為聖經的內容是沉悶和艱澀的,但作者卻能以現代化的廣東話通俗用語,以風趣幽默的筆觸 (如形容大衞在受掃羅重用,受眾人愛戴為「萬人迷碧咸」)等,令讀者不禁會心一笑。可是在通俗的表達同時,作者亦能抓住那個場境對我們信徒而言,有何啟示,甚至有涉足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職場上面對的「灰色地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犯下的錯誤,如有一段我是比較深刻的,在押沙龍叛變時請來大衞的參謀亞希多弗,根據《聖經》記載說他所出的策略,好像是求問神得來的話一樣,筆者在這裡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見地的見解。筆者在這裡解說,「人求問神,總有些假設或者期望,預想神大概會怎樣回應自己的祈求。若然不知從什麼途徑或方法,接收到近似自己期望的「聲音」,我們就會認定那是神對我說的話,其真偽總是無法驗證的」。這正就是我們日常面對困境,容讓自己在軟弱時犯罪時跌入的其中一個陷阱,不去分辨聲音是來自聖靈還是來自撒旦。其他還有很多,在此我不去逐一論述,留待讀者在閱讀時自行發掘。 總括而言,《三王演義》是抽取了大衞生平中,面對逆境及不公時其作為屬靈偉人值得我們效法的部份,可是,如果是要研讀大衞生平,對大衞有較全面的認識,甚至以大衞的生平作為我們信徒日常生活處事的反思,我認為《不要弄污大佬的西裝》反而是較佳選擇。 |
網頁更新日期:2013 年 6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