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考慮看「耶穌受難曲」嗎?

無論是與否,我希望與你分享對這套電影的認識和反省:

1. 這是一套商業電影,音效和景象都非常出色,真實程度達三級。雖然電影主角是耶穌,但我們不能對一套三級暴力 片存太高屬 靈的期望。若決定看之前,反要問自己接受驚嚇的程度有多大?

2. 導演 Mel Gilson 是虔誠天主教徒,並宣言為信仰而受感拍攝這套電影。故此要分辨電影的處理手法必定加入天主教色彩。電影情節不單參照聖經,也會依據天主教傳統教義,例如:強調 瑪 利亞作為母親對兒子的影響。因此我們看電影的時候,要有辨明真理的心靈。

3. 十字架是可怕、殘酷的刑罰。考古證據多多少少給予基督徒一定的印象,可以想 象 是慘不忍睹!若更真實地搬上銀幕,可以親自目睹,這種現場體會對 我們愛主 、默想主是否產生鼓勵作用,相信是因人而異。因此,若有人出現情緒負面的影響,甚至精神不能負荷,也不足為怪。要小心的是,任何影像 (image) 一旦入了腦海,就很難磨滅或改變,影像亦會有偏差或誤導。相信神不為我們留下任何關於 祂 自己的影像,原因在此。

4. 今天,十字架令我們想到神的愛,心中就無比平安。十架上主 所說的七句 話更是帶給我們無限安慰和盼望,我深信這 是神要我們 注意的地方。

耶穌曾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就吸引萬人來歸我。」

我相信,並非十字架的行刑過程吸引人,乃是釘在上面的耶穌,他反映神的愛和寬恕並憐憫,成就了無人能完成的救贖:是他,吸引你我的心。

5. John Piper 著 「 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 」是 美國麥種傳道 會於本年三月出版的新書,已翻譯成中文,其序言有一段令我震撼的敘述,相信並不比電影遜色: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問題是:耶穌基督為何受苦如此之多?誰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是:神。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耶穌是神的兒子。而耶穌所受的苦難卻是舉世無匹的。然而,整本聖經的信息卻導向這個結論。

  希伯來人的先知以賽亞說:「 耶和華卻定意 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 ( 以賽亞書五十三章 10 節 ) 基督徒所閱讀的新約聖經說:「神… … 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 捨 了」 ( 羅馬書八章 32 節 ) 。「神設立耶穌… … 是 憑著耶穌 的血,藉著人的信」 ( 羅馬書三章 25 節 ) 。

  耶穌基督的死,其核心的問題不在於肇因,而是在於目的 ── 意義。人要除掉耶穌,可能有他們的理由。但只有神可以使用這件事給全世界的人帶來益處。事實上,在耶穌基督受死這件事上,神為世人所計劃的益處是無法測度的。

  耶穌 所說過最 令人震驚的話之一,就是關於 祂 自己的死與復活:「 我將命捨去 ,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 捨 的。我有權柄 捨 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 約翰福音十章 17-18 節 ) 。誰殺死耶穌?爭論這個問題是沒有甚麼意義的。 祂 選擇 接受死亡。那是 祂 的父所命定的。 祂 欣然接受它。

  藉著 祂 的受難,基督成就了甚麼? 祂 為甚麼必須受苦如此之多?在 加略山上 為世人發生了甚麼重大的事?

  作者從新約聖經中蒐集了基督受苦並受死的五十 個 理由,五十個目的。比起「誰殺害耶穌」這個問題,更為無比重要的問題是: 神差遣 祂 的兒子來受死,為我們這些罪人成就了甚麼?

當我們有機會重回歷史的場景,看見耶穌受苦受難時,我們要問的問題應該是 John Piper 所說:「 祂 為我成就了甚麼?」「是甚麼原因,使他必須要選擇忍受這麼多的苦?」我亦要問:「 祂 在十字架成就了的,我是否已經完全得?。」

一個人若認識十字架,看過十字架,卻未得?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的恩典,這人比任何人都可悲。

6. 今次為 Mel Gibson 的電影即將在 4 月 1 日上映之先,教會呼籲信徒要有這麼多的感情、心靈、理性、靈性及真理的反省和預備,可謂罕有;它本身已經算是認真製作的電影。令我反思的是:其他 " 普通 " 電影,我們又當如何處理和辨別!

我鼓勵基督徒應小心選擇所有電影,分辨其中的信息,也證明基督徒沒有雙重標準。

事實上,今天有許多電影,正肆意破壞基督教的信仰、基督徒的靈性和道德價值觀,而基督徒反對的聲音卻十分薄弱 ( 相比對耶穌受難曲而言 ) ,我覺得基督徒的辨別能力仍有待考驗和證實。

若想參考更多的資料,可瀏覽以下網站:

< http://www.wayoflife.org/fbns/melgibson-thepassionofthechrist/index.html >

陳牧師